马六甲,除了‘古城的故事’能让人‘朗朗上口’只外,还有就是访客必试的食物咯!举凡鸡饭粒,chendol,goreng-goreng 配 nyonya sauce,satay celuk, 还有绝无仅有的Mille Crepe,都是到了马六甲的‘Must-try-item’,哈哈。还有这次没办法吃的咸蛋炒河粉、薄饼,还有蠔煎,让人齿颊香,念念不忘。
美食,是沟通的工具。一围人坐了下来,食物一口接一口,话匣子一开,说的尽是色、香、味。我羡慕July,说她有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。
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时,自小被国外餐饮文化惯坏的味觉习惯了肤浅的‘美味’。一意的以感官接受的信息来判断食物的味道,否决了平凡味道背后的故事和民生文化。当我们透过外国文化以为自己更了解美食的同时,我们也忽略(甚至忘却)了我族美食的精髓和传统之滋味,认为那经历岁月洗礼的真功夫不值得一提。
从来对自己家乡的食物不以为意,可能俯拾即是,却也让自己不懂得珍惜。从马六甲回来,等待胃里的食物消化的当而,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美食真正的定义,还有检讨自己对待家乡传统美食的态度。于是我终于也意识到,每个小地方,这些从数是载前流传至今的食物多了个味道,是时间的味道。
这些味道,经过时间的熬炼,岁月的揉捏,还有经验和诚意的精雕细啄,让吃在嘴里的每一口,都能让味蕾追溯过去,体验所谓的‘古早味’。
~ whispers in bar ~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